推广 热搜: liáng]  淀粉  食品添加剂  饼干  植物油    豆腐  酱油  筋力源  糕点 

栲栳

   日期:2019-08-18     浏览:1752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栲栳即由柳条编成的容器,形状像斗,也叫笆斗。亦有地名栲栳,还有一种食物也叫做栲栳,别称为"莜面窝窝"。
 
栲栳 


栲栳即由柳条编成的容器,形状像斗,也叫
笆斗。亦有地名栲栳,还有一种食物也叫做栲栳,别称为"莜面窝窝"。
基本信息
  • 中文名称
    栲栲栳
  • 主要食材
    莜面
 
  • 分类
    面食点心,家常美食
  • 口味
    筋道、爽口
基本信息
词目:栲栳
拼音:kǎo lǎo
分词信息:
笔划: 10 笔顺编号: 1234121315
部首: 五笔输入法: sftn
笔划: 10 笔顺编号: 1234121335
部首: 五笔输入法: sftx
词义:由柳条编成的容器,形状像斗,也叫笆斗。
示例:只见那小猴子挽着个柳笼栲栳在手里,籴米归来。--《水浒传》
组词:栲栳圈(像笆斗那样的圆圈)
盛物器具
盛物器具
栲栳
指直径 40 cm 左右的半球型,底部平,比口稍小,其上有一类似篮子的弧形柄。
一般用来形容大小:栲栳大的xxx。指大小近似为直径四五十公分的球型。
地名
地名
栲栳村 ,栲栳岛、栲栳滩、栲栳岛村、里栲栳村、外栲栳村、栲栳头
栲栳村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栲栳镇。面对中条,旁依黄河。除了传统的农业中之外,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以经商为生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随着农民工的产生,栲栳人逐渐走出去,将山西面馆、山西饺子馆开到全国各地。
在胶东半岛的南岸,现坐落于青岛即墨市丰城镇(古时隶属即墨),丁子湾口内,南临历史悠久的田横岛(现已开发为著名的田横岛旅游度假区),北面是历史古城雄崖所,紧靠山东省著名的拦海大坝(长4公里)。因向东延伸的沙滩形似栲栳(由柳条编成的容器,形状像斗),故名栲栳,也作笆斗。
食物
简介
"栲栳栳"是一种面食,由莜面做成,是山西大同、吕梁等山区,河北张家口、承德地区人民喜欢的一种面食。是中国山西地区的特色食品,是一种用莜面为主体的面食形式,面团由双手揉搓成型,型如猫耳,色呈暗红,吃起来有乡土风味,一般会沾特殊的酱料食用。一般称为莜面栲栳栳,在张家口称之为"莜面窝窝""莜面窝子"。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,其脂肪含量是小麦、大米、高粱、荞麦、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,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。莜面栲栳栳,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,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。
特点
"栲栳栳"是一种面食,由莜面做成,是山西大同、吕梁等山区,河北张家口、承德地区人民喜欢的一种面食,一般称为莜面栲栳栳。在张家口称之为"莜面窝窝""莜面窝子"。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。型如猫耳,色呈暗红,吃起来有乡土风味,一般会沾特殊的酱料食用。蘸着酸辣汁品尝,口感很筋道爽口。
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,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人负责,加以烧开的水,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,必须趁热将其揉精。接下来在手掌上将小莜面团一揉、一搓,再往手指上一绕,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。 大约长10厘米,宽5厘米的舌型薄片卷出来的圆筒状就是它的大小。
"栲栳栳"一定要用莜面。莜面是面中之上品。山西有一首童谣这样唱:"三十里的莜面二十里的糕,十里的豆面饿断腰。"便是佐证。做"栲栳栳"用的莜麦要炒熟后再磨成粉,用滚烫的热水和了面,再放在一块光滑的石片上揉,然后用一根木杖子把莜面擀成片,捏成一个一个小圆,让它们挤在小蒸笼里,加大火蒸熟。
来历
莜面栲栳栳制法、名称来历,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。民间相传,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,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,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。李渊问:"手端何物?"老方丈答:"栲栳栳"。
栲是植物的泛称,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(《辞海》)。唐寅有诗云:"琵琶写语番成怨,栲栳量金买断春。"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。后来李渊当了皇帝,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。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,路过静乐县,看莜麦初收,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。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、陕、蒙、冀、鲁等地,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。
民间还有一种说法,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,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,一举建立大唐王朝,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。
此是民间传说,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,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。在雁北和吕梁山区,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"牢靠"、"和睦"等美好象征。每逢老人寿诞、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,多以此进餐。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,新郎新娘也要吃,意谓夫妻白头到老。年终岁末时更要吃,以祈全家和睦、人运亨通。
美食习俗
美食习俗多来源于地方物产与历史传承。山西北部高寒地区,盛产莜麦(也称燕麦、玉麦),从民谣"雁北三件宝,莜麦、山药、大皮袄"就可见一二。过去艰苦的自然条件锻炼了山区人们杂粮细做的本领,新媳妇在婆家第一次上锅,要先在莜面上露一手;而新女婿春节登门也要吃上十种花样的莜面饭。莜面栲栳栳,就是这种莜面饭的一种,因形似"蜂窝",所以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"莜面窝窝"。其制法关键有三:一是沸水和面,二是快速搭卷,三是掌握火候。
莜面栲栳栳,工艺讲究,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,加上"羊肉臊子台蘑汤,一家吃着十家香",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,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,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。若论营养价值,微量元素含量高,可健脑醒目,还可降低现代"三高"(血压高、血脂高、血糖高)。因此,莜面栲栳栳被视为"太原十大面食之一"。
制作方法
方法一
莜面的原粮叫"莜麦",也称"燕麦"、"玉麦"。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。莜麦脱壳碾粉即叫"莜面"。"莜面"可制作十几钟花色品种供人们享受。"栲栳栳"是十几个品种的代表。
材料:莜面500克,白面少许,肥瘦羊肉500克,食油50克,花椒水100克,干辣椒5个,酱油50克,精盐15克,葱,姜,胡椒粉,香菜,桂皮各少许。
做法:1.打卤:将羊肉剁成粒。
2.炒锅放素油烧热,放花椒、桂皮炸香,捞出不用。
3.投入姜,葱末,煸出香味,放入肉末炒至八成熟。
4.投入酱油,精盐,辣椒末和鲜汤,胡椒粉改小火煨至羊肉酥烂即成浇头。
5.制栳栳:将莜面倒入盆内加适量白面搅匀,倒入开水烫面,边倒水边搅拌,趁热揉成若干个小面剂,逐个在铁皮案上推成猫舌状,长10厘米,宽5厘米的薄片,用右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,卷成中间空的小卷,竖在蒸笼里,依次摆放,上急火蒸10分钟即可。
6.食时,将栳栳盛在碗里,浇入卤汁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。
方法二
莜面栲姥姥这道菜最大的卖点在于莜面。产自晋西北黄土高原的莜麦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,它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纤维素等5种营养素的含量在我国最常食用的9种食粮中都是最高的。而且它含有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钙比小麦、玉米均要高出几倍。据说莜面有美容、降血脂和抑制肥胖的功效。
由于莜面的纤维素含量高,所以要求制作中栲姥姥要搓得很薄,以便于消化。把搓好的栲姥姥整齐地码放在蒸笼中,急火蒸10多分钟即可。刚刚出炉的栲姥姥是一个个紧挨着卷立在蒸笼里的,像蜂窝一样。由于每一片栲姥姥都很单薄,所以食客们要热吃才能保持它的形状。夹一块儿,在羊肉卤汁里涮一阵,再整块儿地放进嘴里。鲜美浓厚的羊肉汁滋润着整个舌头,为莜麦面独特的质感增添了恰到好处的美味。
原料:莜面500克,水500克。
制法:将莜面倒入盆内,锅上火将水烧开后泼在莜面上进行烫面,然后用小擀杖搅匀,双手蘸凉水趁热揉光。然后右手掐一块约10克左右的小剂子(随做随揪),放在特制的石板案上(汉白玉或大理石、青红石均可),用右手掌按住剂子向前推(外手掌要用力大点,里手掌用力小点),推成长约10厘米、宽5厘米、形如牛舌的薄面皮,再用右手食指将面皮搭起,卷成中间空的小卷竖立在笼里,依次将所有的面推完,竖直摆在笼内,急火蒸8--10分钟即成。
特点:筋韧,醇香,有独特的莜面香味。
莜面栲栳是山西大同、晋中、吕梁等山区人民最喜吃的一种面食。家庭主妇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,夹于中指食指中间,放置光洁石板一块,随手一拐、手托一推、食指一挑一卷,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,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,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,软筋适口、浓香不绝。色泽土黄,性寒,吃着筋、利、醇香,耐饥,吃时蘸上肉卤(最好是羊肉卤)埸有滋味。
制作要点
莜面的原粮叫"莜麦",也称"燕麦"、"玉麦"。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,是沁源县首屈一指的粗粮品种。它不仅有耐饥抗寒、保肝、保肾,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,而且还有强体、健脑、清目、美容之功能,常食可提高智力、降低胆固醇,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。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,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。莜麦脱壳碾粉即叫"莜面"。
"莜面"可制作的花色品种很多,"栲栳栳"是其代表。该制法关键有三:一和面,二搭卷,三火候。和面必须沸滚开水,稍晾揉成光滑面团;趁热搓条,揪块,放在光净的石板上,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匀的长片儿,接着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圆筒形,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蒸笼上,象蜂窝一样,蒸10分钟即熟。蒸时要注意火候:火候不到"窝窝"不熟,过火"栳栳"软摊,食之无筋,味欠色减。 

免责声明:本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,请通知我及时删除。
 
标签: 栲栳
天然食材与勺尖的触碰造就了美食! 勺尖网官方正品,售后服务有保障!
广告
打赏
0相关评论
 
相关信息
查看更多相关信息>>>

推荐图文
推荐百科
点击排行

网站首页  |  电脑注册支付  |  手机注册支付  |  短视频  |  天喜直播间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